|
|
本主题共有回帖数 3 篇, 首页 [1] 末页 |
|
1 |
郑允端(元)题图诗 |
|
|
郑允端(元朝)著名女诗人〔公元一三二七年至一三五六年〕字正淑,平江人。生于元英宗泰定四年,卒于惠宗至正十六年,年三十岁。归同郡施伯仁。至正十六年,(公元一三五六年)张士诚入平江,家为兵所破,贫病悒悒而卒。允端著有肃雝集一卷,《四库总目》传于世。郑允端洞明人间事 视生死书夜理之常人生在世会遇到许多谜,但最不易参透的恐怕便是生死。古往今来,有人深感浮生若梦,有人期望长生不死;有人谈死色变,有人视死如归;有人醉生梦死,有人舍生忘死。种种心态,复杂万端,可谓应有尽有。古代诗人的诗作中涉及生死的也不少。李清照'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'颇有英豪之气;文天祥'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'露出一种赤诚。而元代才女郑允端'有生必有死,书夜理之常'的诗句,则让人感到一分坦然,几分禅意。实际上,如何看待死,往往决定了一个人会如何对待生。郑允端出生于元代末年,家居平江(今江苏苏州)。她是儒学世家之女,父兄都以教书为业,在当地很有名气。郑允端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,嗜好读书。且每有心得便记下仔细揣摩,由此逐渐成为一个知书达理、能诗善文的才女。郑允端爱作诗,但她不同一般妇女的诗作多限于吟咏风月花草,她认为这种诗'纤艳委靡,流连光景'。她主张'铲除旧习,脱弃凡近',有感而发,以警世人。在封建社会,婚嫁可以说是女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,它决定了一个女子的终身命运。那时的妇女,社会地位低下,三纲五常、三从四德等封建伦理道德巨大的枷锁,剥夺了妇女的种种自由,'好女不嫁二夫'、'从一而终'的道德观念捆锁了女人的一生。而在恋爱和婚姻对象的选择上,女子也没有个人自由。几乎所有女性的婚姻,都是决定于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。郑允端对女人的这种悲哀深感痛心。她看到当时许多寻常百姓为了家里的一时荣耀,都将自己稍有姿色的女儿许配给达官显贵,但这些女子当中极少有人能与丈夫白头偕老。历来达官贵人娶妻纳妾,多以貌取人,色衰爱驰、喜新厌旧在他们看来是正常之事。所以,官家门前弃妇多,不足为奇。唐代诗人李白曾有'昔日芙蓉花,今成断肠草,以色事他人,能得几时好'的诗句。也许是对描写弃妇的作品读得太多,也许是对现实社会的婚姻悲剧看得太多,郑允端忍不住写出了《吴人嫁女辞》,以提醒世人不要再做这种婚姻悲剧的牺牲品。诗中写道:
种花莫种官路旁,嫁女莫嫁诸侯王。
种花官路人将取,嫁女王侯不久长。
花落色衰情变更,离鸾破镜终分张。
不如嫁与田舍郎,处相看不下堂。
此诗明确提出了与其攀附权贵荣耀一时,不如嫁个农家子弟恩恩爱爱、白头偕老的婚姻观。《后汉书?宋弘传》中有'贫贱之交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'的说法。'下堂'就是指妇女被丈夫遗弃,逐出家门。郑允端借用此意,推崇平淡、和谐的婚姻生活。
古人云:'人生恩爱原无价。'郑允端本人过的便是这种平淡而又恩爱的生活。她嫁给了当地的一位读书人施伯仁。施伯仁也生长在一个儒雅之家
使君从南来,五马多辉光。
相逢在桑下,遗我双明 。
听妇前致辞:卑贱那可当!
使君自有妇,罗敷自有郎。
请君上马去,长歌《陌上桑》。
一个贫家采桑女子,清早就出门去采桑。采桑时,有个乘着豪华马车的公子歌儿路过这里,别有用心地要送她一对玲珑剔透的玉做耳环。女子说,我可不能接受您的馈赠。您有妻子,我有丈夫,还是请您赶快上马离开这里吧,别忘了背诵一下那首《陌上桑》。郑允端借用这首诗,表达了自己对荣华富贵的轻蔑和对爱情的忠诚。郑允端轻蔑奢华,崇尚纯朴的审美情趣与她的诗歌风格是一致的。她的诗自然流,质朴清新,如那首描写水乡小景的《水槛》:
近水人家小结庐,轩窗潇洒胜幽居。
凭栏忽听渔郎曲,知有小船来卖鱼。
在她眼里,水乡人家构筑的简朴小屋,胜过了高人名士的幽雅居所。那颇有韵味的渔郎的吆喝声,那悠悠前行的小小渔船,构成一幅渔民生活的生动画面。郑允端超凡脱俗,唯一使她引以为憾的是她不要漫游江南的名山大川,她只好在《山水障歌》中尽情倾诉:
我有一匹好东绢,画出江南无数山。
笔法岂下李营丘?直疑远过杨契丹。
良工好手不可遇,此画森然能布置。
层峦叠嶂拥复开,怪石长松俨相对。
板桥茅屋林之隈,瀑流激石声如雷。
恍然坐我匡庐下,便觉胸次无凡埃。
此身已向闺中老,自恨无缘致幽讨。
布袜青鞋负此生,长对画图空懊恼。
她真想穿着布袜青鞋,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遨游。郑允端平静淡泊的家庭生活被战乱之祸打乱了。她不幸抱病在身,长年卧床不起,她的家也被乱兵洗劫一空,动荡不安的生活严重威胁着他们的生计。郑允端贫病交加,在死亡线上挣扎,面对死神,她泰然自若,写下那首'自拟挽歌辞:'有生必有死,书夜理之常'道出郑允端的人生境界。生与死,就像白天与黑夜一样,是一种自然规律。因此,不论生与死,都应顺其自然。'黑夜'即将把她吞没,她没有丝毫恐惧,却只有一个牵挂,就是她平日用心写成的那些诗歌。她不愿让他们也消失在'夜'中,她要给子孙后代留下来,告诉他们如何生活。于是,就在临终那年的清明节,奄奄一息的郑允端强打精神,取出珍藏的手稿,粗略整理成册,并撰写了自序,称'得之者方知吾苦心耳'。随后不久,她便诀别了丈夫儿女,'入夜'长眠了。时年29岁.爱妻的不幸早逝,使施伯仁悲痛欲绝。为了纪念亡妻,他打起精神,把郑允端的遗作,又仔仔细细地整理了一番,精心编辑成册,题名为《肃 集》。诗集后来历经颠簸,散失了一半多,仅留下百余首诗。明朝嘉靖年间,施伯仁的第五世孙施仁又将这些残篇刊印成册由于郑允端品德贤淑、才貌双全,宗族私谥她一个'贞懿'称号。她被后人称为'女中之贤智者'。郑允端生前还写过一首《听琴》:
幽人拒槁梧逸响发清声。
一弹再一弹,中含太古情。
坐深听来久,山水有余情。
子期既物化,赏心谁与并?
感慨意不已,天地空峥嵘。
她那安眠于寂静长夜的在天之灵倘若有知,想必不会再发出这样的感慨叹息了吧!
《春慵軒詩集》一卷 (元)郑允端 撰
《肃雝集》(元)郑允端 撰
《杏花杂诗》元好问“杏花墙外一枝横,半面宫妆出晓晴。”明代朱曰藩《泾西杏花杂兴》:“墙东一树红如锦,莫怪先生独闭门。”绘画也受其影响,喜用这个题材。元代郑允端藏有五代南唐画家徐熙的杏花图,曾赞道:“曾记沉沉春雨后,一枝斜透粉墙西。”明人陈锋则在自己画的一幅杏花图上自题绝句云:“记得景乡回首处,一枝斜拂酒楼前。”真是诗情画意,各有体会.
《中国历代才女小传》
注:便觉胸次无凡埃——“格韵超胜”的女诗人郑允端
《才女风流(从李清照到柳如是)》
注:郑允端与薛氏姐妹/39
《仕女百图》
注:朱淑贞
李清照
管道升
郑允端
湖北美术出版社
《曹操赤壁战败的原因是什么》
注:曹操赤壁战败的原因是什么呢?诗仙李白诗云:“烈焰张天照云海,周瑜于世破曹公。”金代元好问曰:“疾雷破山出大火,旗帜北卷天为红。”元代郑允端也说:“老瞒雄视欲吞吴,百万楼船一炬枯,”众口一辞,认为火攻是曹军致败的原因。
《历代花鸟诗选读》
注:咏莲 郑允端
本无尘土气,自在云水乡。楚楚净如拭(木旁),亭亭生妙香。
(1)郑允端(1327——1356),元代诗人,字正淑,平江人,病卒。(2)楚楚:鲜明整洁的样子。
[简析]
这首诗用白描的手法,赞美莲花生在水云之乡,没有一点世俗的尘土之气,楚楚动人,清香妙绝。篇幅虽短,却把莲花的特点和品性写得贴切逼真。“楚楚净如?”,承袭杜甫诗“荷叶荷花净如(木式)”意,出自佛书,喻人性之清净,寄托诗人的志趣。
《讽鉴》之《日食,就是因为杨恽》
注:当时有一位女性诗人郑允端也在诗中说“可笑狂生杨铁笛,风流何用饮鞋杯。”(注:顾嗣立编《元诗选》,中华书局1987年版,第2525页。)虽然如此,这种陋习在明代仍旧得到继承和发扬。
《View Archived Post - ABBS 论坛》
注:宋、元、明时期是江浙春蕙兰栽培鉴赏及兰文化的发展阶段: 进入宋代,艺兰学说逐渐增多,尤其是南宋迁都杭州,政治...这一时期的文人雅士除留下了诸如郑允端的《兰》、王冕的《普明上人画兰图》等一大批兰章和兰画。
《白描图谱》
作者:白雪石
注:薛宝钗
郑允端
林以宁
《词语“凤环”的解释 汉典》
注:元 郑允端 《四体美人·侧身》诗:“半面红装似可人,凤环斜插宝钗新。” 【zdic.net 漢典网】 词语搜索 全站搜索
《劫中得书记.续记》郑振铎
注:今此本于南北宋诸家全阙,于元初诸家中,仅阙释清琪温石屋集一家;于元末诸家中则阙倪瓒、陆景龙、酒贤、丁鹤年、龙从云、郑允端六家。以其罕见,虽为残本,亦亟收之。宋人集合刊者至多,自陈思、陈起而下,无虑七八家,而合刊元人集
《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》
注:血化三年碧,心存一寸丹.(郑允端《读文山丹心集》
《三国演义资料汇编》百花文艺出版社
注:东坡赤壁图 元&郑允端
《唐宋风韵.荷文莲韵二》
注:詠蓮 [鄭允端]
本無塵土氣,自在水雲鄉.
楚楚淨如拭,亭亭生妙香
《不歸詞》卷上
注:元女詩人鄭允端《佳人臉斑》:“制詞李白御前來,解使真妃捧硯臺。醉後不知天在上,笑將香墨濺桃腮。”所詠略同。
《历代妇女诗词鉴赏辞典-咏古抒怀》
注:元.郑允端 夜深众籁寂,天空缺月明. 幽人据槁梧,逸响发清声. 一韵再三弹,中含太古情. 坐深听来久,山水有余情. 子期既物化,赏心谁与并. 感慨意不已,天地空峥嵘.
《中国古代妇女文学史概论》沈立东
注:元代主要作家作品:
郑允端:苏州才女,出生书香门第,今存《肃雍集》计有诗150篇,她的《肃雍集·自序》文中力主铲除旧习,反对嘲吟风月、纤艳委靡的不正之风,提倡感发惩创、反映社会生活、针砭时弊的诗歌主张。其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实践业绩皆十分可观。
《明代诗歌》
注: 朱妙端(1423一1506):海宁女诗人。嫁教偷周济,才华不为其夫所识。后随夫做官去福建等地。工诗,多佳句,有《静庵诗集》一卷。现存四十余首。其中《咏虞美人》、《梅花灯笼》等诗,当时传闻。也不乏忧国忧民、慷慨激昂之作。《玉镜阳秋》评其诗:“上方古人,可接李清照、郑允端之 武;下视近代,颇出陆卿子、徐缓之右。”
《三国诗集——元(首页已发布) 诸葛亮主题专业论坛》
注:郑允端 东坡赤壁图
《诗·词·曲》--元代格律诗选
注:郑允端, 郑东 ,
《掲载论文目录》
注:小林彻行 元の闺秀郑允端の文学 冈村 寿美 『秦并六国平话』と胡曾の咏史诗 讲史小说の
《從女詩人到女彈詞家:清中葉後女性彈詞所透顯的公眾化問題by解昆樺》
注:元末明初苏州女诗人郑允端 ,其后风气渐盛, |
|
|
帖子相关图片:

|
|
|
|
作者:222.64.220.*
2008/11/16 6:01:49
| 回复此帖子
|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2 |
回复:郑允端(元)题图诗 |
|
|
[FACE=新宋体]文字[/FACE] |
|
|
|
|
|
|
作者:123.246.202.*
2021/3/6 9:10:02
| 回复此帖子
|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3 |
回复:郑允端(元)题图诗 |
|
|
很不错的功底。 |
|
|
|
|
|
|
作者:122.142.77.*
2017/1/17 10:25:32
| 回复此帖子
|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4 |
回复:郑允端(元)题图诗 |
|
|
珍品珍品 |
|
|
|
|
|
|
作者:222.67.200.*
2008/11/29 15:30:10
| 回复此帖子
|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本主题共有回帖数 3 篇, 首页 [1] 末页 加入收藏夹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