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著名作家和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,满族,北京市人,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。 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,是父母所起。因为他出生在阴历腊月二十三那天,离春节只差七天,图吉利,取名“庆春”是庆贺春天到来的意思,到他上中专师范的时候,他为自己起了一个别名,叫“舒舍予”。这个“字”取得很巧妙,是把自己的姓拆成两半,成为“舍予”二字。这两个字又有讲,是“舍我”——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的意思,也有奉献自己的含义。以后他又取“舍予”中的头一字,前面加上一个“老”字,成为“老舍”,当作自己的笔名。他正式署名“老舍”,当作自己的笔名。他正式署名“老舍”是192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《老张的哲学》。
李立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曾数易其名,他的名字同他的一生一样,富有传奇色彩。 1899年11月18日,李立三诞生在湖南省醴陵县城郊的秀才李昌圭家。因逢他家的一株百龄凤尾盛开,故他的第一个乳名叫凤生。上私塾时,李昌圭按祠堂的字辈,将凤生改名为隆郅。1919年,李隆郅赴法勤工俭学。1921年,李隆郅回国,他找到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,向他汇报了自己的认识和参加革命的决心,当即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。不久,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派李隆郅到安源开辟工人运动。行前,分部主任毛泽东对他说:“你的名字难认又难写,建议你改一改。”李隆郅到安源后,就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能至。1923年4月,李能至调离安源后,到武汉任中共武汉区委书记,1925年任上海总工会委员长,参加领导了“五 ”运动。为了便于工作,他曾改名李诚,常用名还是李隆郅。他之所以改名李立三,和邓中夏有很大关系。有一天,他和邓中夏坐火车到吴淞口去,参加那里的工会选举。车上,李隆郅和邓中夏商议要把自己的名字改得简单一点。邓中夏思索了一会儿,忽然招头瞥见路边站着三个人,便灵机一动,建议他改叫“三立”。李隆郅笑着说:“三立不大好听,我看叫李立三得了。”从此,李立三就成了他的名字,而很少有人知道他原来的名字了
|